国家一级美术师

国家一级美术师-董长青


厚古拓今 醇厚朴茂
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董长青绘画印象 文凌鹤
 
董长青先生大学时期


 
       齐白石是中国画巨擘。董长青八岁拜齐白石为师,深得齐派绘画技法真传。天资聪颖、博学深研、厚古拓今,使其成为继承、发扬、创新齐派绘画的国画大师。
董长青血脉中流淌着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灵性基因,是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的后人。生于1940年的董长青幼承家训,遵循先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诲,孜孜以求,敏而好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曾任中国驻外使馆参赞,翩翩风度展现超群气质;岁月累积,在国画、油画、工艺画、雕塑、外语诸领域彰显成绩。
       尤为可贵的是董长青循着恩师生前的开拓路径,在国画艺术平民化发展中不断努力,不断拓展,开大写意新风,艺术语言“清俊流美,醇厚朴茂”。并独创鱼、虾、蟹同处一个画面的“水府三友”题材,立意新,写意巧,水中生物似乐之韵律,舞之律动,生命之活力,和谐之精神跃然纸上,寓意正能量。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董长青以稳健的艺术创作走进了艺术之高境界。
在创作中,董长青继承了白石老人的水墨技法,他的“白石虾”造诣颇深,带给人不同凡响的艺术享受。看到白石虾,即知中国画,因为白石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绘画的传统。齐白石老人用毕生心血不断完善充实白石虾,全世界艺术大师都无法临摹和仿造齐派画虾作品,其笔墨和功力卓然独立于美术之林。
画虾,看似容易,实则极难:画得活,则虾之生命呼之欲出;画得僵硬,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董长青在画虾上,淡墨入笔,淡彩勾勒,浓墨点睛,细笔刻画须、爪细节。虾体晶莹剔透,似活泼游走,灵性无穷。满纸神韵充溢,意境生动。
       董长青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对象的形貌、质感、运动方式、环境特点及个性特征。他画虾就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形神特征。董长青的虾作,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虾的透明、轻灵。虾须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中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栩栩如生。
《水府之友》、《九龙迎春》是董长青画虾佳作。《九龙迎春潮》,表现白石水墨技法集大成的九尾“白石虾”水中迎春的热闹景象,气韵生动。
《晨曲》、《荷塘》等作品,花卉中点缀鱼虫飞禽,生动传神,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展示着美好的生活图景。《多寿图》用笔用墨,有笔力、笔意,有骨有肉,有轻重、浓淡之变化。《金陵十二钗》人物造型俊秀飘逸,用笔老练,经典重现。画兰作品《幽兰飘香传乡曲》中几支兰花清雅散淡,精简的画面与线条却扑面而来一股幽香与清气。
画竹作品《最是虚心留劲节》,强壮富有节气的竹干,既不失清奇骨骼,又蕴含勃勃生机;风雨中飘动的竹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墨色与线条的变化灵动自如。《高风亮节》则以浓墨的竹叶,线条流畅、淡墨的竹节来表现竹向上的劲健与挺拔的身姿与风骨,凸显高风亮节的主题。
       画梅作品《香满乾坤》构图雅致,画面清丽,追求所画对象的精神,画中的白梅,花开正时,清润秀逸,超凡脱俗,以黄色突出花蕊,更显高雅之态。浓墨的枝干与秀丽的梅花相得益彰,美不胜收。一轮圆月清辉映照,别有意境。枝干粗壮挺拔、苍劲有力,花树密密重重,繁而不乱,书法入画,非常见功夫。
       董长青先生系鲁艺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精深的艺术造诣和丰美醇厚的艺术画作,是对先师白石大师乃至整个美术界一份真诚的回报。
“文革”磨难结束后,董长青焕发了艺术青春,以全新的视角与丰富的表现手法,创作了气势恢宏,栩栩如生的(30m)巨幅国画长卷《百龙迎春潮》,讴歌了中华民族立志于伟大复兴的时代精神,继承并发展了齐派艺术擅长用水、用墨、用色、求韵的基本手法,使其绘画创作走入一个新的境界。
       董长青以内心对绘画的热爱与激情,与时代共进。年逾八旬,仍坚持白石老人提出的“衰年变法”,继续致力于开拓创新,信守“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的艺术理念,笔墨不断发展探索。他创作的渤海海军基地双拥广场《军民共建鱼水情长》大型长廊浮雕,以中西合璧的艺术语言,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的动人情境。
       董先生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教学之余创作了大量的国画及命题画,多次赴全国各地举行作品巡展,1998年赴韩国举行画展,受到韩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欢迎。2000年曾在北京国宾馆为西哈努克亲王作画《梅花颂》并题:“铁骨丹心,清气满乾坤。”2002年在北京龙飞天下拍卖会上,董老先生的《春潮》(虾)拍出人民币五百万元。曾受英国女画家路西的邀请,在英国伦敦举办画展,受到欢迎。与著名画家,书法家查日华先生共同创作《神骏图》献给联合国领导人。还曾多次到美国、英国、德国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举办画展,多幅作品被多国领导人及国际友人收藏。前不久,董老还应邀为全运会创作长卷作品,并获金奖。
       董长青以几十年之勤力,把齐派绘画蕴含的朴实,深厚的中华文化以及自强乐观的中国精神传向世界。
(作者系辽报传媒丹青北国行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