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历:
王学辉,男,1965年1月生,四川南充市人,中共党员,于1986年、1989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分获法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王学辉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观摩王学辉的山水画,首先让人感到的便是气势夺人。巍巍群山犹如苍龙横空出世,皑皑云涛犹如仙驹飞速驰骋。“意冥玄化,而物在灵符,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即谓此也。诚非真正“澄怀味象”者可信手拈来,挥毫写就。言其“含道映物”之作,非谬奖矣。
自然山水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必备的物质基础,与人类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一开始大自然就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社会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山水与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一种双向交感、互相渗透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远取诸物、近取诸比”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宇宙生成观念,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由此,以山水为主体的自然物质,又以其特点启发了哲人们对玄深微妙的大千世界的直观感悟。因而,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是以参证物质世界的基础上领悟并抽象出来的智慧结晶。建立在中国哲学特殊观照方式基础上的中国山水画,便顺理成章地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原则,使山水登临之乐,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游弋,它不仅是画家为创造审美形式而搜集感性素材的重要途径,更上升到通过与大自然的悟对,实现人生理想,探寻宇宙奥秘,阐明哲学观点,继而由此进入悟“道”的最高境界。唯其如是,不仅使得中国山水画在这种哲学观念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美学原则,更使得中国山水画具有了明显地区别于西方风景的、颇含深厚哲理意味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山水画家便不仅仅是在创造审美的“人文”对象,更是用“哲人”的头脑建构着蕴涵丰富哲理的“形而上学”。早在五代、北宋时期,中国山水画已经攀升到令人难以企及的峰巅,那种用心灵感悟自然,忘我的“殉道者”的精神体验,在中国美术史上成就了一个“山水画的时代”。众所周知,自明清以降中国山水画渐至衰退。人们往往将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归咎于董其昌及其追随者。然而,早在明洪武时期,王履在以自己华山写生的真切感受所写的《重为华山图序》中提到,何以未成为董氏以及同道者的“他山之石”呢?王履所说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是北宋杰出的山水画家、山水画理论家郭熙“君子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
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韁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是此一论的最精辟的注脚。非澄彻襟怀、亲身体验与自然悟对的心路历程者难得其万一也。此即是哲学中所讲的“感性——知性——理性”的思维逻辑程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便是“澄怀观道”与“澄怀味象”的必由之路,用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段进行创作的精神,从而使得其作品突显于当代山水画之林,毫无愧色。王学辉山水画的最大特色是大气磅礴,寓秀逸于恢宏之中,表现了气势夺人,雄中见秀的伟岸雄健之美。所谓气势夺人,系指画面的章法特立、体势开张,令赏之者领略到了自然山水之壮美;所谓雄中见秀,系指其造景奇特、笔墨鲜活,令赏之者与作者心会神交,随其意境引领,目移景异、情寓化境,进入犹如明代园林艺术家计成所说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造景追求的“自然”之境。其笔底“丘壑”真乃其“胸中丘壑”,是他心灵与自然亲和的物化形态,是他神来之笔妙造的产物——第二自然。他的画无论巨章大轴抑或尺幅小品,都彰显出一种观后令人顿觉对大自然敬意有加、胸怀因此豁然开朗的心情,绝无因玩弄笔墨技巧而削弱山水神韵之弊。他善于在诸多相近或相同的物象中选取表现对象,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并以如同特写镜头的方式集中刻画其中最精彩的部分。画中景物相近而并不雷同,统一而变化莫测,于理性的秩序中体现了感性的“迁想妙得”,“因借无由,触情便是”,即此是也。
王学辉山水画另一特色是善于表现云山奇观。他山水画中的云不再用传统的“吹”法,却时而皴擦时而晕染,“虚妙实为”,表现出云山有可视之“象”而无可触之“型”,千变万化难以捉摸的“动态”美。王学辉笔下的太行云山自不同于它山,它不是“概念的山水”。他不但画出了太行山体量状貌,更表现出了太行山“精神蕴涵”的本质特征。看他的画,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太行山千百亿年以来巍然挺立雄宏壮伟,虽无媚人秀色,却有劲健丰骨的独特魅力,更能从画中领略到,千百亿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的人们与这块热土水乳交融、休戚与共的真挚情怀。王学辉山水画的又一特色是,他的生花妙笔,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绝妙功能。他以锡崖沟为素材的一张名为《春满太行》的山水,没有刻意于表现锡崖沟众所周知的闭塞、贫嵴与荒凉,使人产生难以言传的苦涩和郁闷;而是描绘了一个繁花掩映、静谧莫测、仿佛人间仙境般的山坳里,镶嵌着一个美丽的山庄。村下瀑布犹如白练直垂、飞珠溅玉,却似锡崖沟人的娓娓诉说,道出了饱受封闭之苦的沧桑;与此同时也道出了勤劳的锡崖沟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作品展示: